古今中外,人们对“品格”的解读基本一致:品性与格调。品,指品性,是一种等级的分类;格,指格调,也与层次相关。西方学者认为,品格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源泉,从长远来看,品格指导人们的生活。
事实上,人不仅有品格属性,物也有,比如,花的品格,山的品格,竹的品格,酒的品格,等等。
物的品格属性,从低到高也分四个层次:品质、品牌、品位、品格。品质是基础,品牌是名标,品位是价值,品格是境界。
形容“人与物”的品格修炼,最合适的一个字是“度”。所以,才有“度日如年,圆融有度,度人度己,宽容大度,审时度势”等等之说。“度”是东、西方哲学的精髓,是智慧之根,是品格修炼的方法、标准和境界。甚至衍生出一门新的学问——度学。
公元67年,东汉初,佛教传入中国。佛教有“六度”之说:即布施、持戒、忍心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(智慧)。佛教的意义是认知宇宙和人生的真相、苦乐的真谛,以及离苦得乐的方法,给人类以平和、幸福、智慧。
佛教的“六度”与“中国品格”有关系吗?
北京大学教授、国学大师楼宇烈在《中国的品格》一书中提到: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品格。品格在,国魂在,文明在。楼宇烈认为,中国品格主要归纳为“五维品格”,即“儒、释、道、医、艺”。前“三维”与精神品行有关,后“两维”与物理技艺有关。整体联动就是:中国人通过“儒家治世、佛家治心、道家治身、医家治病、农家(商家)治艺”体现出一种独具东方特色的品行格调。
中国的酒和造酒术,作为世界上唯一能满足人类“五感六觉”的“魔幻之水”和最早“农家治艺”的直接体现。6000年传承至今,几乎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中国“儒、释、道、医、艺”的“五维品格”。因此,才有了“一部中国酿酒史就是一部中国社会生活史”和“中国酒品就是中国人品”的说法。